企业动态
乐鱼体育app官方网站-食品饮料,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
06/25 2024
乐鱼体育app官方网站-食品饮料,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
06/25 2024

文:海枫

来源:FoodPlusHub(ID:FoodPlusHub)

「食品饮料,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对于这个问题,在7年前我们的回答是确定且坚定的:是,这毫无疑问。

我们给出了一系列原因,包括:食品创业的门槛降低了,资源获取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门槛,风险投资的资金也进入到食品饮料行业,专业和能力成了食品创业的关键等。

而食品饮料行业的创业投资也如我们的判断那样,在2017年之后逐渐升温,在消费升级及创投热潮等影响下,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这两年里食品饮料是国内最热门的创业与投资领域之一。

不过从2021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天,食品饮料的创业与投资逐渐降温,随着经济与消费双重承压、风险投资转移到其他领域、许多食品饮料创业公司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部分明星创业公司倒闭或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现在国内的食品饮料创业与投资正处于冰点。这个领域的创业与投资不再那么受到关注,或者引起关注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之前的明星创业公司暴雷,一些公司被起诉、执行,公司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也有公司创始人被法院判定为失信执行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赖”。

好消息很少,且鲜有受到关注,但负面消息传播广泛,这是当下食品饮料创业投资所面临的情况之一。

「食品饮料,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7年前我们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很确定且坚定。但在7年之后,很多方面都变了,甚至是巨变的情况下,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也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个问题不那么好回答了,我们的答案也更加复杂:依然是,但也不是。

复杂的点在于:我们依然是确定的,但也是理性的。「确定的」在于食品饮料市场、行业以及创业投资核心的东西没有太大变化;「理性的」是外部经济与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确实发生了非常大变化,想要做好食品饮料创业,门槛提高了非常多、挑战也变得非常巨大。

尽管食品饮料创业投资发生了种种变化,但在这个领域中,依然有在关注食品饮料创业与投资的人,依然有身处食品饮料行业并寻求创业机会的人,而且还有在上一个周期留下来的食品创业者以及依然关注食品饮料机会的投资人。

保持理性是应该的,因为现在的食品饮料创业与7年之前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依然确定也是应该的,因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依然大有可为,从消费、需求,从行业、市场、产业,从品牌、产品、供给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依然存在机会和空间,其中有一些机会和空间就应该属于创业公司的。

现在食品饮料行业与市场、创业与投资,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周期中,这个周期才刚刚开始,没有太高的热度是正常的,还看不到什么收获的机会也是正常的,因为现在还处于新老周期交替调整的阶段,也是新周期的开篇阶段,既需要应对内外部变化做很多调整,也需要在新周期初始做耕耘,所以不一定会产生很立即的反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坚定、信心,我们也需要一些明确的、确定性的东西,以及需要更多的理性。

「食品饮料,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如何看待当前阶段以及未来的食品饮料创业,我们想把我们背后的一些思考和理解记录并分享出来,希望可以给行业带来一些参考、启发,能够比较全面的看待现在所处的情况以及未来会如何发展与变化,以及可以抓住的食品饮料创业机会是怎么样的。

01

为什么「也不是」?

这是一种警醒,要求任何考虑在食品饮料领域创业的人,或者已经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人,要理性,要考虑难度与挑战,要慎重考虑风险,不要冒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不要轻易在接下来的周期中选择在食品饮料领域创业(除非在很多方面都准备好了,而且有一定的确定性以及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有利位置的概率)。

食品饮料创业,以及想要创业做一家具有成长性的食品饮料公司及品牌的门槛提高了非常多。

在过去,以小几十万启动资金,有机会将产品做出来,以及推向市场,获得一定的销售、市场反馈以及消费者反馈。当有一个好的故事、市场与发展前景、还不错的产品与初步反馈,可以依靠外部融资获得进一步运营、增长与发展的资金,并且公司规模成长到不同阶段,也都有机会去获取对应的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可以让公司有很多试错、容错的空间,有机会尝试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公司实现增长以及规模扩大,当增长及规模在持续的时候,外部融资的通道与机会还会更大,所以外部融资也加速了公司的增长与发展。不过这种方式会埋下很多问题及风险,当增长、规模或者外部融资不可持续的时候,公司就是暴雷或者面临绝大危机的时刻。

所以在前几年,食品饮料的创业投资是存在较大泡沫的,而最近这两年我们处于泡沫破灭的艰难与修复时刻。

现在变得与以往很不相同,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启动资金变成了可能至少需要100万-200万左右甚至以上,依靠外部融资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支撑也不再行得通。以前食品饮料创业的主流叙事方式已经消失了,新的叙事方式是在很难甚至几乎不太可能获得外部资金的情况下,要实现公司的启动以及经营发展,资金的门槛被提高了很多。

另一方面是能力要求,在过去的市场以及创业叙事里,是讲究长板的,短板甚至明显的短板可以存在,因为有一些外部红利可以让长板发挥一定的杠杆效应,比如流量红利、融资红利、消费升级红利,长板的杠杆效应最终转变成了公司的营收规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短板带来的问题,也提升了短板。

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中,这些红利都消失了,对于创业公司想要实现好的经营发展,仅仅是有长板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一块板都需要很长,在这种情况下长板还需要更长。这样才有机会推动公司的增长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至于处于不利位置,同时还需要公司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外部红利消失了,所带来的外部杠杆效应也就不存在了,但内部红利还在,内部红利所带来的杠杆效应也依然存在,那就是需要创业公司成为六边形战士,与此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的杀手锏,也就是核心能力。

食品饮料创业公司、小规模公司,生存空间变小了,尤其是能力与基础一般、缺乏竞争力的公司,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有食品饮料创业或者产品的点子,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有专长以及资源,有一定资金基础,依然可以找到供应商、渠道商,并且将产品做出来以及产品销售出去。但是如果产品不够好,或者产品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在资源不够强的情况下,面临的可能就是市场的毒打。

之前处于消费升级的叙事下,也存在流量红利,做出的产品有一些新意,通过线上的投流以及电商,是有机会拿到一些成绩。因为当时的消费者喜新,而且流量有溢出,实现一定销售的概率也更大一些。

但现在,不仅仅是消费者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对于新的消费会有自己的判断以及标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趋于保守和谨慎,不是真正的好产品、优质创新产品,将很难在市场中获得消费者认可以及很好的正向反馈。

现在的供给也比较丰富和充沛,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很多资源、平台、渠道也被市场化拉平了,更需要创业公司在产品上有独特性、差异等带来的产品力以及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建立基础、持续夯实基础以及持续提升自身的能力。

留给创业公司、小规模公司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如果公司有自有供应链,还可以做一定程度的缓冲,要么在成本上找空间,要么将自有供应链的产能开放寻求代工、定制的ToB订单来寻求生存空间。

即便是公司背后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在当下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下,资金也可能换取机会与空间了,因为很多东西都变了,之前的叙事方式、逻辑以及范式都不适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最终还是需要强化自身能力与基础,依靠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长板以及综合竞争力,向市场拿成绩。

外部环境变了非常多,包括大的环境:经济与消费,也包括小的环境:针对食品饮料的产业、市场、行业竞争以及融资环境等。

现在国内经济处于一个升级转型的阶段,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承受较大压力的,这种压力会传导到消费,具体表现在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偏保守,尤其是受到经济影响而导致收入波动的消费人群,会极大的缩减在消费方面的开支。

在这种经济环境以及消费趋势下,喜新不会是常态,保守才是常态。消费者只会优中选优,既希望品质很好,也希望价格合适、价格有竞争力与吸引力,而不会各种尝新。

正因为这个大背景,所以我们才会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食品饮料的消费可能会产生两极分化的效应」,具体而言包括了:

一极是追求平价和品质,即质量高但价格不贵、甚至便宜的食品饮料产品,这会涉及到绝大部分食品饮料细分行业以及产品类型,消费频次越高,越会追求平价和品质;另一极是差异性、个性化和中高端,即消费者对于一部分食品饮料产品会有更多差异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是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来购买这种类型的产品,而这溢价需要有独特性的产品力以及品牌作为核心支撑。

现在食品饮料的各个行业、众多的龙头企业,包括白酒、啤酒、乳制品等,都在承受着压力。经济在升级转型过程中,对于某些劣势产能会逐步出清、淘汰。而食品饮料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并不属于新兴行业,在龙头企业都受到影响、波动以及需要做出很多调整的情况下,很多传统的食品饮料公司受到的影响只会更大。

而消费的变化,可能将影响接下来一代人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习惯,如果这些公司不做调整,可能在接下来的新周期中,就不一定能够穿越周期了。行业龙头、传统企业如此,对于食品饮料创业公司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是生存、生死的问题,其次才是发展的问题。

食品饮料整个产业会变化与升级,对应的食品饮料市场、行业的竞争也就越激烈,绝大多数是存量竞争,在增量不大的情况下,就是内卷,其次才是创新、突破。价格、销售、渠道,是内卷最直接的体现,其次才是品牌、营销、产品。

不仅仅是对于创业公司的外部融资通道几近关闭,成长期、成熟期乃至上市公司的融资通道也缩小了非常多,过去几年食品饮料上市公司还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各种方式拿到大量新资金,但现在对于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不那么友好了,而对于成熟期公司,想要通过上市募资资金的通道在A股也关闭了,港股还存在理论的空间,但是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小盘股的友好程度也是非常低的。

食品饮料的市场机会以及创业机会不再那么显性,机会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以及空间也没有那么多了。

几乎所有的食品饮料细分行业与市场都进入到一个增量到存量的转移,白酒、啤酒、乳制品等都处于增长放缓的阶段,产能下降的同时,市场规模增加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目前乳制品市场还存在上游牧场产能过剩的危机中,原料奶饱和导致价格下跌,这对于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都会带来影响,而在过去几年还处于牧场端大力投资的阶段。

从寻求增量到存量竞争,这意味着显性的机会不多了,即便有显性的机会,这些显性机会里创业公司能够把握住的也会非常少。比如在饮料领域,过去两三年无糖茶、电解质水应该就是显性的机会,但看看最近这一年里新进入这两个产品类别的公司,几乎所有的饮料巨头都已经入场并且布局,但主导品牌市场地位稳固,即便是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来挑战,也不一定能够撼动这些市场主导者,能够挤进前三或者前五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所以食品饮料市场机会不再显性的时候,对于食品饮料创业机会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捕捉和发现了,而且很多市场空间也少了很多。显性的机会要避免,隐性的机会待深入挖掘,这也意味着如果不深耕特定领域,可能很难再找到很好的创业机会。

不仅仅需要更深入挖掘,也需要有很多耐心,因为现在深入挖掘的机会不一定就会在未来2-3年里爆发出来,可能是需要持续耕耘3-5年的时间。这也意味着深入的方向应该是现在变化缓慢的市场及消费领域,与此同时是新周期中符合消费者需求、市场发展的产品与机会类型。

但这容易吗?有多少创业者愿意在冷门领域深耕多年呢,尤其是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的领域不一定是自己现在就非常了解的,可能是边深入挖掘、边做,然后边深入了解、边学习。这多少是反人性的,以及考验人长远眼光和定力的。

从一家食品饮料公司经营发展的角度,需要更强的综合能力,而且越来越不能有短板,更不用说是明显的短板。

在上一个周期中的绝大多数食品饮料创业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有短板甚至明显短板的情况,有的是在产品上,有的是在品牌上,有的是在线下渠道以及销售能力上,也有的是在团队上,还有的是在供应链上。

在市场环境好,有外部红利,创投热度依然存在的时候,这种有短板以及有明显短板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会随着规模增长弥补掉或者掩盖起来,顺的时候不会太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

但是现在不是顺的时候,而且是很差的时候,对于短期内变好的预期并没有太多,而对于短期乃至短中期继续承受较大压力的预期是很多的,所以现在在市场与行业竞争时,比拼的是硬实力、综合能力。

在以前,有短板,更多是影响长期价值以及长期成长性。但现在有短板,直接影响的就是公司当下的价值以及当下是否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七个基本面,要想都没有短板,太难太难了,而有短板,想要在一定周期内就补起来,也太难太难了。

这就是现在食品饮料创业以及经营发展的现状,门槛提高、挑战巨大、困难艰巨。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说食品饮料,依然还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肯定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不适合在食品饮料创业,即便进入了可能也不会有很好的经营与发展,反而是在持续填坑、艰难生存中。

所以「食品饮料,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才会有回答「依然是,但也不是」中的「也不是」。

02

为什么「依然是」?

这是一种坚定、确定,是全局、系统思考之后的坚信。尽管食品饮料创业已经不再适合绝大多数人,但依然有少部分创业者、创始人是天生适合食品饮料行业的,依然有机会在食品饮料领域创办伟大的企业与品牌,创业发展成为大公司、巨头公司的机会与空间依然是存在的。

尽管食品饮料行业已经是存量竞争,机会与空间变少了很多,创业门槛、难度提升了很多,但依然有市场机会、创业机会。

经济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整体的消费也在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会带来消费观念、需求、习惯以及行为上的变化,呈现出上面文章「一、3」提到的两极分化,消费的变化就会带来比较直接的机会,有的机会被大公司、巨头公司把握,而有的机会需要创新、创业公司才能挖掘出来和把握到。

与此同时,食品饮料从行业、市场以及产业的角度,也在经历调整和转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公司示弱以及被淘汰,这空出来的市场需要新的产品来填补,也可能演变成新的需求,也需要被新产品所满足,这其中就是各种类型公司利用各自优势、能力、基础、资源和条件大显神通的时候。

而经济发展在承受压力之后,也可能恢复到新的常态当中,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也可能带来消费的变化,包括了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习惯以及行为的变化。届时可能有不同于过去几年概念上的新消费、消费升级。

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的食品饮料市场与消费,除了消费者对于大多数食品饮料产品的平价、品质等需求之外,也有个性化的需求,还会有健康化、营养以及情感、体验等需求。这些会对应到很多细分市场、细分行业以及细分产品类型当中,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挖掘。

市场以及消费者永远缺少优质供给,永远需要优质供给,拥有能提供优质供给的能力,就始终能在食品饮料市场找到机会,而且是大机会。

优质供给并不是一味的提升产品品质、成本以及价格,而是对于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需求,提供对应不同价格、品质、属性的产品。

食品饮料是一个庞大、复杂、多元的产业与市场,既有很多全国性的公司,也有很多区域性的公司,有很多工业化水平很高的公司,也有很多工业化水平、生产工艺等一般的公司,既有大公司、巨头公司、创新 创业公司,也有许多小规模、经营传统的公司。

这些不同类型的公司构成了食品饮料整个行业与市场,所以整体上看到的就是食品饮料的供给非常丰富、多元,但是其中有非常多一般的供给或者是比较同质化的供给,尤其是我们深入到三四线以及县级市场之后,会发现除了大品牌之外,还有很多不知名或者很多区域性的品牌。

在很多细分市场、细分行业当中,也会发现品牌与产品类型是非常多的,比如零食、饮料、宠物食品、方便食品等,其中有很多是不知名的品牌与产品,也有很多产品品质一般或者非常普通,但是由于市场庞大、分散、复杂,而这些品牌与公司主要在区域,也拥有一些资源,所以不妨碍这些品牌与产品参与到市场当中,获取一部分市场份额。

在食品饮料,有很多细分行业、细分市场已经逐渐由行业龙头、知名品牌以及创新性品牌所主导,这些公司与品牌提供了相对不错的供给,乃至优质供给,但是还是有很多细分行业、细分市场是分散的,是缺乏优质供给的,而即便是行业龙头等主导的细分行业与市场也需要优质供给进一步推动产业、行业与市场发展。

不要在成熟行业与行业龙头、知名品牌竞争,而是在成熟、潜力行业与这些大量的、提供一般供给的公司与品牌、产品竞争,会发现始终是存在机会的。但前提是具备提供优质供给的能力,这里的优质供给不仅仅是产品这一个单向的维度,而是以产品为核心提供给消费者的全部,包括了产品以及围绕在产品之上的品牌、印象、情感、体验等多个方面。

尽管成为大公司和巨头公司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了,而且挑战巨大,还是一个周期很长的事情,但是依然有成为食品饮料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的机会。

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不完全是在新品类、新市场当中,也在于那些缺少绝对领导者的行业与市场。想要寻求机会、空间成为一家食品饮料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不应该仅仅是盯着、聚焦在新兴品类与市场,也应该关注那些传统、有升级空间、缺少龙头以及创新者的市场,后者也包括了一些大类别的行业与市场。

不过大类别的行业与市场只是一个层面、一个维度,比如白酒、啤酒、乳制品、零食,如果只是盯着这个大类别是不够的,因为很难在大的层面与龙头企业去做竞争,而应该寻找这里面可能存在的比较传统或者没有被满足以及龙头企业没有系统布局的更细分的地方。

另外一方面,寻求行业与市场机会只是一方面,这只能说是寻找空间,但具体的机会还是需要放到更细微、更系统、更综合的地方。那就是如何在找到行业与市场机会之后,建立基础、建立优势,以及持续巩固这些成果,从而建立在对应行业与市场的竞争力、优势,乃至是非常核心的竞争力以及绝对的优势。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想要找到、抓住成为食品饮料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的机会,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持续10年乃至10年以上的坚持、投入,以及夯实与提升,这样才能够持续把机会、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不是以2-3年,甚至不是以3-5年的时间周期来考虑食品饮料创业,而是以5-10年,甚至是10年以上为周期,会发现食品饮料的创业机会与空间还是有非常多的。

过去在一个经济发展、市场快速增长的时代,公司的发展、机会的捕捉,通常来说都是没有那么多耐心的,都是希望今天耕耘明天就收获,后天开始颐养天年。但是这不符合商业的客观规律,即便是在之前的市场环境下,更不用说在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说现在进入到食品饮料创业并做一款产品,需要3年乃至5年之后,这款产品才能够带领公司走到10或者接近10的阶段,甚至可能要做到了3年、5年之后,公司才能够找到、开发出可以带领自己从0到10阶段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很多创始人、创业者愿意选择,尤其是经历过上一个食品饮料创投周期的人。

补充说明:我们过去针对食品饮料创业公司的增长有划分不同阶段,分别是从零到一,从1到10,从10到100,分别对应了公司年营收从零开始到年营收1000万到2000万,从1000万 2000万到1亿 2亿左右,从1 2亿左右到10亿,具体可以点击此处进一步了解。

对于很多传统公司、大公司乃至巨头公司,如果不是已经成为经典大单品的产品线,可能也不会从3年-5年的周期来考虑做新业务、新产品线,毕竟像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那样愿意以10年为周期做东方树叶无糖茶的例子是极少极少的。

能以5年为周期做思考与布局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如果拥有这样的视野、战略眼光、定力以及能力,就是非常稀缺的能力与竞争力。这个时候更多需要看的就是消费、饮食、食物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不变的东西是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从传统的饮食、文化当中去寻找,可能我们可以在很多细分市场、产品类别中找到很多答案。

外在的、显性的红利几乎没有了,但是内在的红利依然存在,而且确定、有效。

流量红利没有了,消费升级某种程度上也消失了,融资红利已经转移到非食品饮料领域,也就是外在的、显性的红利几乎没有了。

这些外在的、显性的红利,一般都有窗口期,而且是短暂的,如果窗口期过了,就会不再存在,而如果在窗口期之前没有进入、没有把握住,这些红利也不会属于自己。

对于接下来的经济与消费环境,以及对于接下来的食品饮料行业、市场以及创业,外在的、显性的红利消失将会是常态。作为寻找创业机会以及实现业公司的经营发展,不应该将重点都放在寻求外在 显性的红利之上,因为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长期都处于被动状态,即便是这些红利又出现了,自己的主动权也不见得会增加多少。

所以这个时候、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周期当中,应该更多关注内在的红利。什么是内在红利?那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实力、竞争力向市场拿结果,当自己综合能力远远高于行业水平,或者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同时拥有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内在的红利,随自身能力、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而改变,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希望于市场的红利、外在的红利。

我们要知道的是中国经济与消费尽管承受压力,但规模庞大、而且基础稳健,所以当我们的综合能力远超行业水平时,我们在市场、行业当中是有很强竞争力的,这个时候即便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也有机会抓住一些机会。

这也是很多龙头企业,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能够快速发展,但在市场环境不那么好、承受较大压力的时候,依然能够实现较为稳健的增长与发展。这也是内在红利带来的效应和杠杆,作为创业公司应该尽可能去思考自己的内在红利在哪里,如何抓住,如何具备上面提到的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乃至绝对优势。

对于基础与能力较高、基本面建设夯实、经营发展寻求稳定,尤其是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的食品饮料公司,现在已经进入最好的市场环境与周期当中,甚至在任何时候都是很好的市场环境与周期。

越是外部环境压力很大、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越需要这样的公司,这样我们才能够推动产业发展以及升级转型,从而给市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供给,带动市场与消费的恢复与发展,从而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当中重要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关键点,经营发展寻求稳定、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是尤其关键的。因为不冒进、不折腾,才能更加从容,尤其是市场环境不那么好的时候,而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参与市场、面对挑战的关键。基础与能力较高、基本面建设夯实是很重要的基础,可以保证我们上牌照,不至于留不到市场当中。

其实在任何周期、任何环境当中,我们都需要这样来思考创业和经营发展一家创业公司,也包括不同类型食品饮料公司也需要这样的经营理念与方式。穿越周期,重要的不是周期变化,而是自己,自己始终保持核心、保持竞争力、保持较好的基础,在面对周期以及不同周期环境的变化,自己只需要在策略层面做出对应的变化与调整即可。

食品饮料是民生行业,绝大多数的食品饮料产品都是必需消费品,或者也可以称为是特定人群的必需消费品,不会消失,只会变化。只要经济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消费在升级、人口保持住,食品饮料甚至不会有什么萎缩,而是会持续增长。

所以这是一个永远有机会、永远值得投入的行业与产业,在这个领域创业,其中的机会与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食品饮料,还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吗?」,才会有回答「依然是,但也不是」中的「依然是」。

03

为什么「食品饮料创业」?

应该反问自己适合吗,更应该反问自己是否真的想做公司与品牌,尤其是想做穿越周期的食品饮料公司与有市场影响力、消费者号召力的食品饮料品牌。

创业的目的、目标是什么?

做生意,还是想做公司、做品牌。但不论是做生意,还是想做公司与品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会做生意的基础上。

至于为什么在食品饮料领域创业?会有很多原因、很多起点、很多思考,但很多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在于自己适合吗,自己是否有能力先做好生意,以及自己是否理解了食品饮料的产品,产品对于公司、市场、消费者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以及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再然后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能力、基础、资源、条件怎么样,如何在七个基本面上建立起非常夯实的基础,以此梳理、提炼以及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什么地方具备绝对优势。

思考了以上之后,再追问一下自己,真的适合在食品饮料领域创业吗,而不仅仅是问为什么。

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拥有什么样的产品与产品组合?

应该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对标,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或者回答,越清晰、越具象越好。

如果能够把时间周期考虑得很长,或者自身追求的一种经营状态、经营理念的实现,对应的时间周期会持续很长很长,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

创业者,创业的状态,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当我们实现了一些目标以及成绩之后,创业者的角色会转变为企业家,既需要考虑企业,也需要考虑产业生态、上下游以及社会。最终,在企业家之上,就是人生所追求的状态,自己热爱的生活、事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退一步,并不是一件多丢脸的事情,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勇往直前。

食品饮料,始终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即便是最终可能取得创业、事业成功的人,也并不是时刻都适合进入这个领域创业,外在的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在的,包括了认知、经验、能力、资源等。

不适合,就退回来。在条件不具备,或者时机未到的时候,也退一步,或者先停下来,可以等自己准备好了、确定性很高了,再选择进入。

创业不是人生的常态,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喜欢的事情,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常态。